当前位置:换鱼票务 > 影剧点评 > 大型歌舞诗剧《谁不说俺家乡好》 精彩亮相山东烟台
大型歌舞诗剧《谁不说俺家乡好》 精彩亮相山东烟台
由山东省文联、山东省舞蹈家协会及十七地市舞蹈家协会联合出品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恒丰情怀”大型歌舞诗剧《谁不说俺家乡好》烟台专场展演亮相烟台大剧院。其参演规模之大,参演人员之多,艺术水准之高,在山东达到空前,是近年来山东舞蹈界整体实力、山东民间舞蹈元素集中展示和体现的一次舞蹈盛会,也是山东在舞蹈发展进程中的一次突破和挑战。
“四章画卷” 用心用情娓娓道来
演出现场,每个篇章用诗意化的语言、富有情感的肢体语汇讲述齐鲁文化的绵延厚重、齐鲁大地的唯美辽阔,以及齐鲁儿女的坚韧豪迈。演出在舞蹈《春天》中拉开序幕,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符号性的胶州秧歌语汇,配合大屏影像使观众置身于家乡绿油油的麦田中。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土地……谁不说俺家乡好,美美的家乡,美美的表达,一幅美丽山东的画卷缓缓打开。
“演出围绕山东美丽家园的主题内容展开,简单而又朴素的表达,用心用情娓娓道来,风格性的山东舞蹈淋漓尽致的展现,是精心策划打造出的一部力作。”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海潮评价说,“‘谁不说俺家乡好’称谓看似平淡,可主题清晰,立意厚重,让人仰望,依恋,透着一种自豪、自信,她强大的气场不断地释放其巨大的能量,绵延不绝。”
第一章《圣贤歌》有历史的浸润,有文化的积淀,有思想的表达。它传承历史的脉络,用独具乐舞风格的舞蹈语汇,把大舜、大禹、孙子、孔子各位先贤的形象立在舞台。舜耕山郁郁葱葱,“禹王亭”千古留名,孙子竹简里的“沙场点兵”,孔子杏坛的朗朗书声,这一篇章用三段歌舞与诗朗诵相结合的形式,配以舞台多媒体立体化呈现,让人们走近圣贤,感悟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原点。尤其是歌舞《孔子》运用中国古典舞与太极元素的完美结合,用传统的肢体去阐释传统的文化,当众书生在杏坛下饱读诗书,当先师孔子给弟子答疑解惑,当我们熟知的《论语》被重新朗诵起时,仿佛置身于私塾课堂,观众跟随舞者去阅读,去感受,去触摸有温度的传统文化和儒家精神,引发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那是一座独具风骨的大山,每一次登临都是境界的攀援。唯有泰山千古巍然,是象征,是脊梁,是伟岸”,在诗朗诵《泰山魂》的牵引中,歌舞诗进入第二篇章,历史的年轮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蒙山青,沂水长”、“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熟悉的旋律,把山东军民抗日的斗志和爱国的情怀表达出来,做军鞋、推着小车上前线,红嫂,乳汁救伤员、铁道游击队等抗日战争时期齐鲁儿女英勇抗日的场景形象,用全新的舞蹈形象展现在舞台。舞蹈《做军鞋》通过山东秧歌的舞蹈元素捕捉山东女性的特征,尤其是演员脚下蹍步配合手中熟练的纳鞋底动作,身体三道弯的体态把齐鲁儿女的朴素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在大赞其美中感受,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第三章《齐鲁风》,第四章《蓝黄颂》,则是用不同风格的舞蹈语汇表现今日山东,把丰富的山东元素多角度、多视角的展现。巧妙地用手腕的反向舞动以及灵动的身躯来表现泉水之清洌;用胶州秧歌的动律和体态的发展来表现“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童真与欢乐;用当代舞的“新语汇”表现展翅翱翔的海燕,寄予海洋人美好的祝愿;用鼓子秧歌“稳、沉、抻”的豪迈来表现黄河人的坚韧脊梁。
舞蹈中表达对家乡浓郁的爱恋
随着长镜的推移,观众们不断被引入风卷云动、气扬翻滚的妙境,喷薄欲出的朝阳,光芒四射,云蒸霞蔚,生命无限,大地一片生机,花团锦簇,万象更新。
“泰山魂,舞姿抓拍,精准细腻,表情、技巧极佳,烘托人物造型极到位,三位一体给人印象深刻。”市舞蹈家协会秘书长徐娜评价道,“大美山东,一舞者从高台翻下,他表演的是恶浪,还是表演的人物被恶浪掀翻,暂且不表,单从抓拍的快闪稳进,舞动结合来讲,太妙了,从表情、动作到服饰的随身翻滚让人叫绝,叹为观止。”
整场歌舞诗剧在《大美山东》中落下帷幕。当姹紫嫣红的牡丹布满舞台,舞者再次舞起山东秧歌时,主题晚会的情绪推上高潮。舞者在热情奔放的舞蹈中表达对家乡浓郁的爱恋,寄托着对大美山东美好的祝愿。“这样的土地、这样的胸怀,情暖着希望,心向着未来”,这是舞蹈人对家乡的心声,也是带给观众所产生的共鸣。
“镜画长舒,自始至终以黄河贯串全剧,剧情起伏跌宕,张弛有度。镜画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把母亲河的喜怒哀乐人性化、情感化。人河相依,共存生息,造化出多少故事。”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蒙翠青感叹,“长镜在清新典雅、明快晶洁中收场,人们沐浴在阳光之下,全剧回到原点 ,掌声响起,仰望画面,让人久久不愿离去,思绪万千。”
此次烟台展演活动是深入生活、扎根群众,面向基层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必将充分发挥舞蹈在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必将为推动烟台文明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