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换鱼票务 > 影剧点评 > 一部对得起“座儿”的作品——话剧《网子》
一部对得起“座儿”的作品——话剧《网子》
本文转自“山东省会大剧院”
把故事选在梨园行,
便自自然然得加入了后台的场景和艺人之间的对话。
虽然从电视上也会看到类似的场面,
但箱官给角儿勒头的一抻一拽、一箍一砸,
没见过,没想到也是如此讲究,
手中的松紧度也是一门手艺啊!
“网子”的作用:
先把固定头发的“网子”戴在头上,再将网子后面的两根带子绕到前面,勒住眉毛以上的部分让外眼角最大限度地向上走,这样会使眼睛看上去很有神,之后裹一层沾水的水纱,这是为了找型,最后才能把头盔戴在头上固定住。
不是专业戏曲演员是很难承受住勒头之苦的,即便是专业戏曲演员也常会为勒头而叫苦。而网子便是勒头中必不可少的,勒得太紧就会使演员身体产生不适,影响台上发挥,勒得太松盔帽便容易摔落。
秋子蹲在灯下,表情凝重,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生意亏本,要寻短见的秋子,意外捡到一个男婴,机缘巧合下他收养了男婴并进入梨园行。一晃十六年,秋子自己做了箱官儿给演员勒头,男婴鸣春则从小学习武生。
秋子一心想要让儿子成为像兰月芳一样的角儿,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培养儿子鸣春身上,不惜肉麻地恭维青衣名角兰月芳,恳求她提携自己的儿子鸣春。
他为了让剧社老板给儿子多安排演出,多请名角说戏,虽生活拮据却酒肉招待剧社老板,并重金请剧社老板逛“八大胡同”。
最后竟为了儿子学戏出名,替剧社老板顶罪,锒铛入狱八年。
故事的结尾,鸣春与父亲和解,却死于日本人的炮火,老父亲秋子变的疯疯癫癫,抱着儿子的行头继续唱戏,鼓点一起,胡琴一拉,如梦似幻,仿佛儿子粉墨登场,台下喝彩冲顶……
一切戛然而止时,独留秋子一人,靠着对京剧的热爱苟活人间......
全剧情节紧凑,故事跌宕起伏,尤其是秋子这个人物感人肺腑,夺人心魄。
以往反映京剧人的戏剧作品多是以戏曲名角为主角,而该剧是以戏曲后台的箱官儿为主角,箱官儿实际上就是一个后台的杂役,勒头、整理行头,什么都得干。
秋子就是这样一个台后的卑微人物,他羡慕角儿的光艳亮丽、备受追捧的生活,又苦于自己没这个本事,于是秋子的人生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京剧人不同的人生以及他们执着的追求和艰辛的生活。
秋子这样名不见经传的京剧人以自己的方式用绵薄之力推动着京剧艺术的发展。
剧中的其他人物也颇具典型意义,如兰月芳,年轻貌美,已是唱红了的青衣,她为了对得起“座儿”,仍坚持练功,为了唱戏,她一个弱女子还需要面对和承受来自各方面的骚扰,内心十分凄苦。
剧中少奎这个人物,已是当红的角儿,在一次演出中不慎摔断了腿,最后忍痛告别舞台,去小巷卖菜,再也不愿见熟人。
这些演员在舞台上听惯了掌声、喝彩声,
当他们回到后台,
都有着自己的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
该剧不仅是向观众展示京剧人的不同人生,
更是唤起人们对京剧人的尊重。
因为是在演艺厅,属于小舞台,所以演员的一颦一笑都看的非常清晰。主演松岩,作为风雷京剧团的团长,演技娴熟,且能把京剧的家底,无痕联系到话剧的表演中。
鸣春、经理和月芳的表演也十分精彩,月芳有一句话:要想成角儿,就得先成人!这一句,月芳掷地有声,喊得响亮,也道出了这故事的主旨。
话剧《网子》被誉为
“戏剧舞台史上最专业的有关京剧的表演”
就像导演、主演松岩说的:
“京剧作为曾经鼎盛一时的国粹,演尽了千年往事。
里面有很多永恒的价值,是值得我们整个民族去坚守的。
这次话剧也是我们对传统艺术新的探索和尝试。”
北京风雷京剧院
北京风雷京剧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剧团,剧团的历史和名气在一些京剧老戏迷当中非常有影响。
在剧团的历史上,曾拥有和培养过众多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和著名京剧演员,并创作演出了许多经典剧目。凭着一种“后路早已断,前行见大勇”的坚韧精神,剧团成为了京剧界中演出场次最多的剧团之一。
剧团还多次出访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芬兰、瑞典、加拿大、西班牙、爱沙尼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受到各国观众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