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详情
- 温馨提示
- 用户评论(15)
《溯洄》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北方乡村一对的姐妹去异乡寻找自己生父母的故事。姐姐七童因为一张照片、一个信封和童年的一个记忆,坚信自己的身世别有一番真相,妹妹九童只想守护现在平静的生活。七童带着九童来到桑城,边在歌舞厅打工,边找寻自己的亲生父母。在这里,她们结识了自称是孤儿的驻唱歌手,月昇,以及沉默寡言的清洁工,文姨。
几个陌生人有着千差万别的身世,却也有着相似的孤独。在这个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桑城中,或探寻,或隐藏着自己的过去,或憧憬着没有形状的未来。
而一向身体羸弱的九童的突然病发,终于解开了七童、九童身世的秘密,得知真相的七童最终选择就此止步,回到了家乡的河畔。
编剧阐释:
我想表达的是人在向前向上行进的过程中,不得不解决的关于过往的问题。人是由过去牵绊着的提线木偶,从哪里走来,不知不觉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未来去向何方。因为有了对过去的记忆,我们才有了对自己习惯的认识,才能赋予自己一个相对固定的性质,才摸索出我何以为我。过去的从来没有真正过去,它不断重演在我们的现在,出现在我们的未来,牵绊着我们。所以故事中的人们寻找着身世的答案,无非是要为自己期望的未来匹配一个合适的曾经。
泰戈尔说,人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是丰富的,是要最终能超越的。
新生单元,鼓励跨界创作、关注社会、形式独特、独立思辨的剧场作品。
在南锣鼓巷戏剧节已举办过两届。今年一如既往。
特意提示:
即使新生,即使先锋实验,即使跨界,也要以内容和内涵,以心理和温度为基础,否则哪来力量新生?
即使新生,也要源自文学、源自心理、源自情愫,我们是人的新生。
主创:
导演:农苗苗
编剧:吕默
制作人:金石飞
主演:徐桢 许丹莹 朱丛冉 等
人,首先是心理的。
戏剧,首先是文学的。
在艺术创作、表达呈现、体验交流的途程中,凡走不进人内心的,都可视为对生命资源、精神资源、物质资源的浪费、撒谎和反动。不论对于创作者还是观赏者。
不论他打着什么样的实验、先锋、商业、娱乐旗号,不论他时长多少小时,也不论他技术制作、结构处理,有多么宏大猎奇,有多么视觉震撼和生理震撼。
有报道说,一些戏剧活动选择剧目的标准是有劲。
这标准,对于这个社会,那么珍贵、那么匮乏、那么渴求的更多人的生命权益和艺术权益来说,就是一种极大误导,如果你占用的是国家资源和社会资源。
动物是有劲的,比人更有劲。
而人首先是温暖的。艺术、戏剧也是。
蓬蒿剧场,在去年2016第七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首次设立“文学剧场”单元,在当下反智浪费撒谎低劣社会大环境和艺术大环境下,逆风而上,引起极大反应,征集到70多部作品,最终30多部入围,10部正式演出,21部进行剧本朗读。
顾雷的《人生不适情》、陈力的《审判寄生虫》、马岩的《恒星》、郭晨子的《建筑家》、赵凯欣和钟琪的《断肠辞》,还有《荒墟》、《真相》、《画室》、《拾荒者》,还有童道明先生在蓬蒿剧场和南锣鼓巷戏剧节呈现的第九部作品《三滴水》,还有尚垒的《中间状态的人》、《声音集》。
以上作品,大部分是剧本朗读形式呈现,但往往是全部观众,没有一分钟走神。
发自内心,才能走进内心。美学信息量、温暖情愫信息量、生命质朴灵性信息量、深层痛苦思考信息量,全部走进精神饥渴的观众心里。
甚至很多剧本朗读一票难求。在2016年底至2017年初,我们又组织了“第七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文学剧场”单元优秀剧目回顾展,来满足更多观众需要。
今年,2017年第八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将继续开设“文学剧场”单元。
热爱生命,渴望温暖、艺术、高贵地活着的朋友们,来加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