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详情
- 温馨提示
- 用户评论(15)
演出介绍
一幅不打马赛克的人性拼图
话剧《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于当今的戏剧市场而言,可以称得上是一部脱颖而出的黑马。被誉为近年来难得的兼具学院派特质与黑色幽默气质的作品,展示人性幽深之处看似波澜不兴,实则曲折难言、石破天惊的日常片段。舞台上灰白色调的铁轨、荒草、秋千架,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荒凉感,给观众以猜想和揭秘的空间。
故事发生在一个平静的午后,一个闲适的少妇的“秘而不宣”的生活被前任“破窗而入”。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再次发生“碰撞”。并且希望给自己以及彼此一种“情感慰藉”。但终究因为种种原因无所适从,一对失散于人海的“有情人”,两段看似“波澜不惊”的婚姻,于他们的情感命运而言,又将何去何从......
极具个性的戏剧文本、行云流水的导演处理、细腻精准的舞台演绎三位一体,呈现出一部精致而颇具文学气质的高品质舞台剧。每一句台词看似波澜不兴,实则一波三折。
暗潮汹涌之下的人生惊惧,在秘而不宣中险象环生。而当观众不吝惜调动起自己的智力,紧紧跟随人物的思绪,会渐渐捕捉到他人与自己脑海深处隐秘的闪念。在这里,观众们能够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一片片捡拾起情感与人生的碎片拼出一帧帧场景,与自己最私密的人生瞬间面面相觑。
全剧主要由时空倒置的两段故事构成,由这两段故事撕开了剧中各个人物之间爱情婚姻的纠葛与伤痕,显现出两段貌合神离的婚姻危机。
林蔚然把剧作重心和高潮放在了剧首部分,由前男友的闯入直接切入两个有情人的爱恨离散,他们既是这出戏的因,也是这出戏的果。而后引申出与之关联的两对男女的情感纠葛和婚姻危机,这一关联对高潮的咬合极为缜密,像迟迟不肯退去的涟漪,并使得退却的高潮带出主题意味的回流,从而既保持住戏剧的张力,又获得了剧作的总体平衡。
对分幕的衔接,林蔚然也做了相当任性的大胆处理,她在剧作的开场、段与段之间和结尾,都采用了朗读的衔接方式,这一方式既抒情又理性,并有着统领全剧风格的美感,让观众既能进入剧情又能置身戏外,从而有效地引导观众去窥探剧中人物日常生活中的“秘而不宣”,进而透过“秘而不宣”去领会主题的意蕴。
正如北京日报记者、戏剧评论家彭俐所言:“这是一部表达深度体验的情感戏剧,情感的复杂增加了表演的难度,而剧作者的任性和狂野又让导演无所适从。正像舞台的时空颠倒一样,剧中人诡异的生命错位更加无奈。我们在舞台上看到了想要看到的他人的秘密,如同看到了我们不想看到的自己。”
苏格兰首席剧评人Joyce McMillan(乔伊斯·麦克米伦),点评《秘密》说:“引人入胜又让人痛楚的五十分钟里,编剧林蔚然从当代女性视角讲述了在中国蓬勃的消费文化大背景下,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他们的无奈、挣扎与情感。”英国观众称“人类的情感不分国界,喜欢这个忧伤却真实的故事”,而《泰晤士报》《苏格兰先驱报》和《爱丁堡戏剧导览》,给出了4星半和4星的高度评价。
谈到这部戏的整体气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评论家刘平说:“这个戏很有契诃夫戏剧的特点。浓浓的生活,淡淡的哀愁,弥散在每个人的心头,挥之不去,欲说更愁。他们也想突围,无奈生活的网过于柔韧,束缚着每个人的心绪,越挣扎越缚得紧,令你喘息不得。这是一出需要耐心去体会的戏,也是一出值得细细‘玩味’的戏。只有你的心率与剧情发生同一频率的‘震动’时,你才能去捕捉它,去感受它的妙处。”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评论家张先认为:“这是一部十分成熟的戏剧作品,是正路子。”
中国艺术报记者、剧评人郑荣健表示:“对于讲究矛盾冲突的戏剧舞台,‘日常生活’已是难点;小剧场的形制,又把舞台表达压缩到有限的空间。但是,编剧和导演在时空关系上的默契和呼应,恰好让全剧形成多重叠置的和弦效果,充满了韵律感。”
原同心出版社总编、文艺评论家解玺璋说:“情感的不可捉摸,对文字是一种挑战,而剧场、舞台和演员则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使‘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成为可以感知的对象,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秘密是从演员的神情和语气中泄露出来的。”
《文艺报》记者、青年评论家徐健评价道:“一部‘走心’的作品,其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细微捕捉,对戏剧文学性的深入开掘,对观众情感境遇的有效呼应,为同类题材创作的演变、新生提供了一种可能。”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评论家宋宝珍评价道:“《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令观众感到新奇,关于它的内涵也是见仁见智。一部让人纠结、反思、争议的戏剧,正说明它具有不可通约性和有待阐发的意义。此剧不是对现代人生的情感状态的道德评判,而是在现象背后发掘人性的复杂、情感的流变、功利与诗意的龃龉以及人们自我认知的艰难。”
而北京人艺演员罗熙则与刘平出奇的默契,他说“我看到了生活中的无助!沙帘、秋千、铁道、泛俄罗斯的音乐!我看到了契诃夫、万比洛夫。致敬导演和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