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详情
- 温馨提示
- 用户评论(15)
内容简介
去中国巡演,就是去与新的世界相遇。
——大野慶人
舞踏是什么?
这是每一个走入剧场的观众都或多或少会抱的疑问。
在我们眼前,看到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以身体的优美和伸展为标志的舞姿,取而代之的是一具衰老的身体。全身被涂满的白色模糊了性别的界限,它不再是哪一个男女,而化身为一个普遍意义上的“肉体”,还原为了一个处在原初状态里的“人”。
红艳的嘴唇时常张开发出无声的喊叫,每一个踏出的步伐都是那么缓慢而凝重,像是一声沉重的叹息落在了这片孕育生死的大地之上。
舞踏的身体时而在扭曲痉挛,时而却肃穆庄严。它并没有告诉你一段怎样的故事,但却能让你在它所展现的姿态表情里,感受到那些在生命的长河里所经历过的悲喜……
大野庆人自1959年《禁色》以来,在舞踏的诞生、发展直至现今的变迁过程中总是处于核心地位。在《花与鸟》这部独舞作品当中,大野庆人将表演由暗黑舞踏之父土方巽编导的作品,以及暗黑舞踏的另一位创始人、年逾百岁仍登台起舞的传奇舞者大野一雄的代表作《拉•阿根廷娜颂》片段,同时大野庆人最新的作品也包括其中。作品中还插入了日本摄影大师细江英公1960年创作的题为《肚脐与原子弹》的实验影像。该影像中有年轻的土方巽和大野庆人精彩出演。可以瞥见舞踏产生时日本的历史和社会、日本前卫艺术风潮与身体的交互与碰撞,细江英公独特的艺术视角,使得作品新奇又灵巧、智慧又幽默。是见证舞踏的艺术思想的珍贵记录。这样的构成,希望能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大野庆人所体验的舞踏的历史以及舞踏的当下。
《花与鸟》作品构成
3-1土方巽编舞三则
1985年(土方巽去世前一年)土方巽为出演大野一雄《死海 维也纳华尔兹与幽灵》的大野庆人编创的三个独舞。原本作为《死海》演出的一部分构作而成,在这里将作为独立作品上演。
3-2《拉•阿根廷娜颂》节选《蒂芬奴抄-死与诞生》
1977年大野一雄的独舞作品《拉•阿根廷娜颂》是其代表作,是舞踏史上的金字塔。《蒂芬奴抄-死与诞生》是该作品的开场部分,大野庆人将穿着大野一雄的演出服并使用相同音乐进行表演。
3-0影像《肚脐与原子弹》
日本摄影大师细江英公于1960年制作的影像作品。是《爵士影像实验室》系列作品的其中一部,因此背景音乐为爵士乐。以核爆炸为主题,调动了拍摄地的渔民和渔民的孩子进行拍摄,明快幽默的调子贯穿全作。年轻的大野庆人参演其中,土方巽独特的身体表现在该作品中也能窥见一斑。
大野庆人
1938年生于东京。13岁起跟随父亲大野一雄学习现代舞。1959年在大野一雄作品《老人与海》中初次登台,一个月之后在土方巽作品《禁色》中出演角色少年。《禁色》被誉为最早的舞踏作品。之后,大野庆人相继参演了土方的《按摩师》《玫瑰色舞蹈》等舞踏产生初期的作品。1969年初独舞作品《爪的孤独》演出之后中断舞台活动。1985年与大野一雄共演《死海》,通过土方巽为其编舞的作品重返舞台。1986年土方巽突然离世后,出演了大野一雄《睡莲》《花鸟风月》的全部演出。2000年起,大野一雄无法独自登台之后,他一直作为大野一雄身体的支持登台协助演出。1998年演出以郡司正胜遗稿为基础创作的独舞作品《道林• 格雷最后的画像》。近期的作品有2013年的《花与鸟》,2016年的《那是这么一回事》等。著作有《灵魂的食粮》(1999年Film Art社),DVD新书《花与鸟-舞踏:一种生活的方式》(2016 Canta Co.Ltd年)。
主创
编导及演出:大野庆人
舞台监督:沟端俊夫
视频创作:细江英公
灯光:国府田典明
服装:大野悦子
服装助理:大野美加子
巡演协调:赵冰清
平面设计:王江
主办:麓湖·A4美术馆
联合制作:
大野一雄舞踏研究所 Kazuo Ohno Dance Studio
NPO 法人ダンスアーカイヴ構想 NPO Dance Archvie Network
有限会社かんた Canta Co,ltd
友情支持:北京蓬蒿剧场
资助: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关于舞踏
舞踏是日本1960年代,由土方巽创作的诸多作品发端的。舞踏,是社会与时代的深刻结合之中产生的艺术形式。大野庆人出演了被称为最初的舞踏作品的《禁色》,参加了舞踏产生初期所有作品的演出。大野庆人作为舞踏历史的见证人来到中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身体、以自己的艺术语言将有关舞踏的点滴言传达给大家。
舞踏,不囿于特定的时代、超越国家、差别和艺术门类,为世人所瞩目。因为舞踏包含了关乎人类生存本质的普遍性。这一点最集中地体现在年逾百岁仍继续登台的大野一雄,以及继承了他艺术哲学的儿子大野庆人身上。舞踏不断跨越边界,变换着形态,吸引着人们。通过大野庆人的舞踏,希望能够让中国的参与者们感受到舞踏的自由和生命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