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详情
- 温馨提示
- 用户评论(15)
大红豆·变变变
一部给孩子观看的物品剧场样式的儿童剧。
表演风格夸张幽默,充满喜剧色彩。
生活用品、普通物件变成舞台道具。
释放全脑、张开想象力的翅膀,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出现在眼前。
大红豆来啦!
千万不要以为她是一颗豆子哦。
她是一个带着红帽子的俏皮女生。
穿越地铁、转换TAXI,奔赴与奶奶的面馆之约。
万万没想到,奇怪的现象在她身边发生了。
我们的导演:
道化剧团的理事长篠崎省吾先生,和他的导演团队。
演员野村勇作(左)、导演篠崎省吾(中)、翻译小林千夏(右)
“变变变”究竟怎么演?
演员们和导演一起做起了表演小品。
幽默滑稽的表演,把篠崎先生都给逗乐了。
舞台呈现的演出究竟会是什么样呢?
大家围坐一起,共同探讨。
也希望大家共同关注和期待唷!
日本道化剧团合作:
2004年
受到首届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组委会的邀请,道化剧团带着他的《小吉普·变变变》,从日本首次来到中国,来到上海。
2005年
道化剧团的《小吉普·变变变》在上海各幼儿园巡演52场。
2015年
道化剧团的《变变变》二度受邀参加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并获得“最 佳剧目奖”。
2016年
道化剧团理事长篠崎省吾先生受邀来沪,执导儿童剧《大红豆·变变变》。
导演 篠崎省吾: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笑,一直一直地笑。演员演得开心,观众看得开心。”
知识点
物品剧场,也叫物件剧场,英文名是Object Theatre。我们的作品是一部给孩子观看的物品剧场样式的儿童剧。
这是国外非常流行的一种给3岁以上的孩子和家长们观看的表演样式,具有益智、创意、互动的特点。演员们利用生活中的物件作为道具,开展丰富的想象力,将常用的物件变幻成剧中的人物和景片,在表演的同时与观众互动交流,将观众的思考和情绪变成表演的有机组成部分。
剧中演员表演风格夸张幽默,充满喜剧色彩。一个个可笑的人物在自己的行为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引发一个接一个的笑点,全场笑声不断,但笑声中留下的是浓浓的思考。
创意指导
该剧特邀日本道化剧团理事长、导演篠崎省吾先生来沪作为该剧的创意指导。
日本道化曾创作演出的剧目有《小吉普车》、《三只小猪变变变》、《身体·变变变》等。年近六旬的导演筱崎省吾对孩子非常了解,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对表演的反应会是什么。他在每个剧目创作排练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变”。一块布,一个箱子,一把梯子,都能“变”,关键是“怎么变”。最终在舞台上,演员夸张、诙谐的表演总能让全场笑声不断。
本剧样式
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创办人宋庆龄女士曾说:用戏剧点燃孩子的想象力。剧中的道具是简单的白色积木和生活中常见的绳子。但他们到了演员手里或许是车厢或者是餐桌。无论或许是什么,释放全脑、打开想象力的翅膀,你会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作品不是枯燥地讲理说道,而是要透过演出让孩子自己明白对与错、爱与被爱。整部剧不是要告诉观众什么,而是要让观众自己领悟创作者们想传达的一切。
作品主题
早在中国的春秋时期,孔夫子就倡导“不学礼,无以立”。何为礼,一个“礼”字涵盖了礼仪、仁爱、孝悌综合的关怀。《大红豆·变变变》要表达的是爱、是礼、是一种人文的关怀,这正是现当代孩子教育中不足的一部分。家长与老师重视教育,教育的内容多是课堂教育、艺术教育等,我们希望通过在这部剧作给到观众的是温馨的“礼”的关怀。
不管是在怎样的生活状态下,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宝贝,父母之爱已是本能与天性。我们要把这种爱展现在舞台上,让孩子从剧中发现爱、了解生活。剧中小主人公在一次搭乘地铁的旅程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看到他们的生活,学会了知礼、懂得了母爱。
作品梗概
大红豆是一个带着红帽子的女生。爸爸妈妈分开了,这对于年幼的红豆来说是一种不知所措的忧伤和孤独。大红豆独自搭乘地铁去找寻那一头的妈妈。在地铁上遇到了改过的小偷、傻乎乎的强盗、身怀六甲的准妈妈、贩卖水蜜桃的农夫,最后年幼的大红豆到达了终点站,却没有见到妈妈。原来妈妈突发疾病进了医院。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着睡着的妈妈,想着独自搭乘地铁遇到的人和事,大红豆忽然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她亲吻了妈妈的每一根手指,等待妈妈的醒来。剧中的生活就是一面镜子,希望里面没有照出你和我。
司马光砸缸
北宋年间,有一个小儿郎,机智过人,善良勇敢。于人危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人人喜之,其名为司马光。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北宋年间,有这样一个小儿郎,他机智过人,善良勇敢,还熟读四书五经,酷爱左传。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以人人都很喜欢他,他就是--司马光。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