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中舞团《长河》
日 期: 2017-10-28-2017-10-28
场 馆: 广州大剧院 实验剧场
明明只是七人组的队形流动,不叙事不抒情也不炫技,却变幻多端,硬是让观众眼神跟着舞台长河延伸....
旅美十年,曾任比尔提琼斯舞团专职舞者七年的林文中,返台以自己的名字成立舞团 。
2008 年备受瞩目的创团作《小》, 获选为台北时报 2008 年度最不可错过的舞蹈演出。从此,以平均一年一作的速度开启林文中一系列「小」 的微型剧场创作:《情歌》(2009)、《尛》(2010)、《小南管》(2011)、《小结》 (2013)。
2014 年在两厅院台湾国际艺术节(TIFA)发表新作《慢摇?滚》可视为《小南管》 续篇,进一步解构传统南管与现代舞的表演语汇。2015 年林文中舞团以融合民族舞蹈气韵与现代舞蹈结构的《长河》舞作,荣获第十三届台新艺术奖年度五大得奖作品。
林文中舞团一面深入本土,一面拓展异地创作。2012 年受芝加哥著名舞团 THE SELDOMS 邀请驻芝加哥长达一个月共同创作《小系列和他的朋友》分别于芝加哥与台北合作演出。2015 年林文中舞团推出第一出大型舞作《空气动 力学》,由澳门艺术节与台湾国家表演中心共同委托制作。
从限缩空间以爆发动作浓度的《小》系列开始,林文中舞团立足台湾,放眼世界, 寻找属于台湾的现代舞身体风格。不做代工,要做自己。期待从最纯粹的身体出发,以无可取代的优质走上国际舞台。
舞作介绍
为研发舞团核心的舞蹈语言,2014 年林文中重新招募专属舞者,加以特定的训练及排练,编创出这部以纯粹身体为元素,让身体像河水一样流动起来的作品《长河》,成为舞团与个人创作的转型宣言。
在水源剧场首演的《长河》,舞台规模超越以往,是林文中舞团决心稳定迈向职业化以及中大型剧场的第一步。舞者们素质整齐、强度到位的表现令评论们大为赞赏,如舞评赵绮芳言:「直接诉诸舞者身体的流转形塑,毋需假借其他象征或联想。终于我们看到编舞者林文中选择回归单纯的肢体,成熟地锻造舞者的身体,描绘了一首如诗又如画的作品。
利用「水」的意象,林文中进一步探索因呼吸而高度存在的细腻身体,从无形的「意」烙写到有形的「身」──肌肉的张弛、关节的角度、线条的延伸,以不同的方向、速度、群组,搅动和拆解,重组游移重组散开,合成一幅层次丰富错落纷繁的身体动态结构,被评论者形容为「化学分子式」。对照水的千姿百态, 每名舞者都化身为水分子,分离及合构犹如涓滴对大海,微观、巨观皆是水。
林文中在《长河》重新拾掇自己擅长的身体关节的语言形式,融贯泛东方的写意气韵,重新以中大型剧场的视野进行创作,展现他大小作品都能游刃有余的实力。《长河》为 2015 年第十三届台新艺术奖年度五大得奖作品之一。
媒体评论
在《长河》中,林文中让舞者呈现了舞团从未有的身体样貌。七位舞者以手肘/手腕等关节即兴般若有似无相连,构成不规则的人体链结,高低起伏地流动延展,有如河流前进,时而波光粼粼,时而水花飞溅。奇妙的是,明明只是七人组的队形流动,不叙事不抒情也不炫技,却变幻多端,硬是让观众眼神跟着舞台长河延伸。------台新艺术奖 2015 特约评论人/何定照
所謂的舞蹈作品,依附於一個有著起點與終點的時間向度上。在起點與終點之間,舞者們的身體動態構成作品的主要內涵。然而在有限的時間內所構成的作品當中,觀眾們從舞者的動態中所感受到的,其實凝縮了所有的舞蹈訓練長期累積的能力:編舞者的美感藍圖、編舞者和舞者的動覺知能、以及舞者們的肢體表現力。一首令人動容甚至興奮的舞作,這三者缺一不可。《長河》一作之所以引人入勝,也是如此。
首先,《長河》的主題單一但是層次豐富,在視覺的調度上(服裝和燈光),林文中做了智慧的簡約選擇,除了後半即將邁入尾聲的段落之外,舞作得以維持一貫的深沈與內斂調性,和主題引發的感知水平相符。這裡不得不佩服燈光設計(宋永鴻)和執行的細緻,一旦燈光的設計簡約之後,舞台得以讓位給舞蹈真正的主角,也就是身體。而在場景與場景的過渡之間,漸進式的燈光變換幾乎與舞者的位移完美同步、呼吸一致。至於舞者們的服裝也是清淨的一服二式(或許也因編舞者沒有留太多空檔給舞者更衣),單一的形式卻更清楚地看到舞者們大汗淋漓之後服裝色痕的變化,舞者精力施展的結果一目了然。
在舞台的空間運用上,林文中運用背幕將水源劇場的舞台比例改變,制約了整支舞作的動態空間感,看似一種精密測量後的結果,其效果不俗。河流給人的視覺感知往往是延伸的,長河理當更應如此。加大了寬深比的舞台,更加襯托出舞者們的橫向位移所帶出的飽滿感,雖然是七個人的演出,但在關鍵時刻舞者溢出空間的效果卻很突出。
然而,整支舞作最能抓住觀眾視線的絕對非舞者的表現莫屬。七名舞者中有六名畢業自北藝大舞蹈系,且是前後期的學長姐學弟妹。他們的背景相近而素質整齊,林文中徹底善用了舞者們身體已經裝備好的接觸即興、放鬆技巧、武術等,使之交融於其精巧設計的動作流。加上舞者之間的默契充足,演出經歷豐富,所以我們看到舞台上的七名舞者,獨舞時人人皆是大將,但是群舞時整體感亦毫不遜色,整場演出肢體的競合精彩絕倫,令人目不暇給。若干舞者的個人肢體強度和色彩格外鮮明,特別是吳承恩和林沛芬,在編舞者賦予的個人角色之上,得以充分揮灑其能力。
千里馬不能沒有伯樂,一個成功的編舞者,無非就在於透過獨特的動作編排,誘發舞者們的身體能量和群體動力,並構築出一個無法切割的能量場,藉以實現並貫徹其構思。就整支舞作的編排而言,林文中成熟地掌握了動作的節奏,並循序地運用不同人數的舞者組合與空間配置,使舞作於縝密的結構中進行,手法熟練卻不落俗套。至於結尾前的高潮,顯示出編舞者的肆意和爆發力,也是對舞者體能的一大考驗。《長河》一作的副標題「身體最長的一天」,至此真真實實地可被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