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详情
- 温馨提示
- 用户评论(15)
展览信息
展览周期:2017年11月10日-2018年2月11日
展览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21:00(20:00停止入场)
周一闭馆,如遇节假日正常开放
场馆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丰谷路35号(龙腾大道与丰谷路交汇处路南)
通票( 2017年11月10日 - 2018年2月11日)
艺术家:陈劭雄、陈维、胡介鸣、胡为一、胡昀、黄汉明(Ming Wong)、梁玥、梁铨、廖斐、林明弘(Michael Lin)、刘建华、刘任、刘毅、倪有鱼、鸟头、石青+激烈空间、苏畅、王欣、王兴伟、余友涵、张培力、周啸虎(按中文姓名首字母排列)
展览介绍
2017年11月10日至2018年2月11日,余德耀美术馆将推出“上海星空”系列的第二次大规模展览--“上海星空II”,共展出来自国内外22位/组艺术家的近50件/组作品。展览将延续2015年由巫鸿策划的群展“天人之际II:上海星空”的概念,从美术馆自身及其所在地上海着眼出发,放眼全球,呈现上海当代艺术家或与上海这座城市有关的最新作品,不断发掘上海当代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以最即时、在地的姿态,持续更新当代艺术的丰富质感和吸引力。
上海依托中国的快速发展更迭变化,同时保持着独特的城市个性和开放性,因此成 为绝佳的艺术土壤和创新平台。但“上海星空II”并非简单的地域样本考察,而是作为一个不定期的展览系列,长期关注上海当代艺术发展的现状,致力于为上海艺术家群体和与上海有关的作品、项目供集中展示的平台和契机,增进美术馆与艺术家、美术馆与城市之间更紧密的联系。
展览从美术馆大厅开始,上海艺术家刘毅的互动装置作品《嘿,人类!》将首先进入视线,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回望西方艺术史上的鸿篇巨制,重启人类起源的篇章。石青+激烈空间的“上海电影地理”计划中第一部影片《大桥下面》和新加坡艺术家黄汉明(Ming Wong)新剪辑的作品《明年》都将首次在上海呈现;两件作品异曲同工,都是对经典电影的重新拍摄和重新演绎,通过不同的剪辑和艺术处理方式切换现实和记忆,在时空交错中思考人物身份和命运的转变。
余友涵三幅巨型纸上作品《再生的1987壁画》悬挂在展厅中心位置,利用古代手工造纸和当今先进技术还原了他30年前为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墙面所创作的拼贴马赛克作品,而随着城市发展需要,校园的迁徙和翻新使原作已无迹可寻。除了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的发展也形成了独特的消费形态和生活方式。王兴伟的首件雕塑作品《维修旧电脑》或许能唤起多数人对自行车的集体记忆,而林明弘关于自行车品牌“永久”所作的现场壁画和展出的一组自行车装置则恰恰成为另一种佐证,通过个案研究考察城市生活节奏和美学的变化。胡昀和陈维的作品从各自不同的个体记忆出发回应着个人与历史、个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张培力的作品《看得见尽头的通道》则模糊了泾渭分明的国家概念和地域疆界,邀请观众直面全球当下危机不断、动荡不安的历史时刻,并触发某种扣问和幻想。
余德耀美术馆/余德耀基金会创办人简介
余德耀美术馆由印尼爱国华侨、企业家、艺术慈善家和收藏家余德耀先生创办,于2014年5月正式开馆,坐落于上海徐汇滨江西岸核心区域,是“西岸文化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余德耀美术馆以“将世界的目光引向上海”为理念,将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视为己任,力图打造中国当代艺术新坐标,成为世界一流的当代艺术美术馆。作为非营利机构,余德耀美术馆积极支持艺术教育事业,让中国公众了解国际当代艺术,更通过横跨中西的展览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上海。
创办人:余德耀
余德耀先生是印尼爱国华侨、企业家、艺术慈善家和收藏家。在2007年他创立了余德耀基金会,以普及中外当代艺术。基金会致力于通过其理念、收藏、美术馆、赞助项目和学术项目,向公众推广国际当代艺术。2008年,余德耀基金会在印尼雅加达开设了当地第一间私人美术馆。2014年,基金会在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开设的余德耀美术馆也正式落成。
这位出生于雅加达、成长于新加坡、一度专注农业的成功企业家,于2004年开始痴迷于当代艺术,转身潜心研究艺术品收藏。十多年来,作为亚洲顶 级收藏家,他建立了横跨中西的收藏体系。他关注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从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末期创作的作品。他的西方艺术收藏涉猎广泛,从大型装置艺术到德国战后艺术以及年轻艺术家创作的互动新艺术均有涉猎。对他来说,艺术带来的感官体验远比作品本身重要。因此,他秉承“收而不藏”的理念,常常慷慨借出自己的藏品以支持专业艺术机构布展,从而增进国际艺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此外,他还持续通过余德耀基金会向世界 级美术馆捐赠优秀的中国艺术家作品,将亚洲文化艺术推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