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详情
- 温馨提示
- 用户评论(15)
一、《秦王点兵》
西风急,号声紧,鼓板锣钹将你步入1300多年前的唐代演兵场。西风急,号声紧,似见秦王李世民阅兵、点兵、练兵、出兵。乐曲以铿锵、雄健、激越、紧凑的鼓点,唐代将士挥师北伐,策马挺进,击鼓上阵,直捣敌营,再现了李世民点兵出征的宏伟气魄和宏大场面。
二、《牛斗虎》
乐曲通过相搅对打,以"相遇"、"相戏"、"相斗"三个乐段。形象地展示了牛之倔犟刚悍,虎之威武勇猛。
三、《杨门女将》
马蹄声碎,大地生咽,一纸噩耗传来,杨府上下,悲痛万分,杨门女将面对大敌当前,强抑丧亲之痛,披挂上阵,奋勇抗击外邦入侵。乐曲运用戏曲锣鼓经的传统语汇和现代敲击技法,浓彩重染,着力烘托战地氛围,使之气势宏伟。
高亢地呕歌了一代巾帼英雄前赴后继,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老鼠娶亲》
一个童话世界,相传腊月初三是老鼠嫁女的日子.这天,更鼓乐罢,一群精灵小鼠悄然出洞,一路张灯结彩,敲锣打鼓,簇拥着大花轿欢蹦乱跳。不巧,正为迎娶送嫁欣喜若狂,陶然如醉,突然来了只大花猫。
《战鼓》
刚进勇猛、威武不屈。体现我中华男儿本色,龙之精神。
《拉呱》
四个不同音高的板和鼓以对话的形式进行表演
七、《黄河船夫》
一首熔歌声、人声、鼓声为一炉的鼓之交响,勾划出一副狂风席卷,大浪滔天的画面,表现黄河上的船夫在激流险滩上,齐心协力,一往无前。
八、《滚核桃》
核桃熟了,晾晒在房顶上。秋风徐来,核桃坠地有声;姑娘们舞起手中的鼓槌,用自己纯熟的技艺,通过鼓槌和鼓边的花敲交响,充分反映姑娘们核桃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九、《圆梦》
人声、鼓声、琴声,振奋着精神的力量;诗韵、鼓韵、情韵,昂扬着自信的魅力。梦想在鼓声中腾飞,鼓圆、月圆、梦圆、国家大团圆。
鼓乐《圆梦》以鼓抒情,以鼓言志。在雄浑、坚毅的气氛中折射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凝重厚实的文化底蕴和炎黄子孙的坚忍不拔与乐观向上的精神气概。
绛州鼓乐据史籍记载可追溯至初唐。619年(唐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率兵从龙门渡黄河,屯兵柏壁秦王堡,讨伐刘武周。新绛县还遗存着李世民屯兵柏壁时用的擂鼓台。据说当时的人们为庆祝秦王在各个战役中取得的胜利,创作了一部表现李世民部队的车轮声、马蹄声、人喊马叫声,并具有气壮山河气势的乐曲 《秦王破阵乐》。
《旧唐书·音乐志》载:“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振百里,动荡山谷。”秦王李世民也因军民为歌颂他而创作的这首擂鼓喧天的乐曲《秦王破阵乐》感到自豪。李世民继任皇帝后,将此曲调入宫中,凡遇大典盛宴,无不表演这首燕乐大曲,以炫耀自己在灭隋建唐时的功绩。
清朝《直隶绛州志》曰:“岁时社祭、夏冬两季,又乡镇多香火,扮社鼓演剧,招集贩粥人甚便之。”民国时出版的《新绛县志》也曾说:“每逢赛社之期,必演剧数日,扮演各种故事,如锣鼓。”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绛州鼓乐一直是当地民间社火中的主要项目,也是祭祀、庆典、婚嫁和庙会活动中的主角。它还积累了《小秦王乱点兵》、《叽呱啦》、《厦坡滚核桃》、《老虎磕牙》、《牛斗虎》等300余首曲牌。新绛民间一直流传着“北岸的棍,西岸的鞭,石坡上的镲儿铙得欢,八庄的锣鼓震破天”、“北行庄的踩板扎得高,不如南行庄的鼓儿敲得好”等俗语。
花敲鼓在绛州鼓乐中最具代表性。它所使用的乐器是多面形制不同的鼓。现有十几种敲奏技法,即击鼓边、敲鼓边、墨鼓钉、蹭鼓面、打鼓帮、抽鼓皮、磕鼓环、碰鼓架、单槌滚、双槌擂、槌相搓、槌相击、槌相打、捶相挑。这些技法构成绛州鼓乐独特的地方色彩,这种地方色彩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紧密相连。
民间将绛州鼓乐分三路,各路各有常用曲目,南路有《叽呱啦》、《啦呱叽》、《扎咚呱》等,中路有《钉缸》、《麻雀踩蛋》等,北路有《牛斗虎》、《凤凰单展翅》、《狮子撩绣球》等。[1] 绛州鼓乐大致可分为赛社锣鼓和鼓吹锣鼓两类。赛社锣鼓亦称闹年锣鼓或社火锣鼓,主要用于赛社和春节期间的社火活动,含有清音锣鼓(以演奏套曲为主)和表演锣鼓(演奏中有舞蹈性表演),是绛州鼓乐的主要代表。
赛社锣鼓以花敲鼓和穿箱锣鼓著称,花敲鼓又名花腔鼓、花庆鼓,全套乐器只有鼓、板两类,无铙钹,也无其他铜质乐器,所以俗称干鼓,为新绛县独有。花敲鼓的乐器共有28件,其中24面扁鼓代表24个节令,另有两副夹板、两副梆子,分别象征四兽:牛、虎、狮子、麒麟,取黄牛之忠、老虎之猛、狮子之威、麒麟之祥,意求事事如意、年年丰收。夹板是拍板的俗称,现在惟花敲鼓还保留了拍板。锣鼓一般都是锣打节拍,只有花敲鼓用拍板、梆子打节拍。持者踏拍起舞,鼓作伴奏。花敲鼓最初流行于上游村的古堆和三泉一带,如今已经形成了三个流派:南路以上院村为代表、中路以三泉村为代表、北路以南行庄为代表。
演奏者充分利用鼓的各个部位以及鼓槌、鼓架的最佳声音进行演奏,它所使用的乐器是多面形制不同的鼓。现有十几种敲奏技法,这些技法构成绛州鼓乐独特的地方色彩,这种地方色彩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紧密相连。穿箱锣鼓因表演者穿古戏装而得名,主要流行于新绛县鼓水流域的东八庄和西七庄一带,其中三泉村的穿箱锣鼓影响较大。穿箱锣鼓以场地锣鼓为主,行进中鼓段较为简单,场地演奏一般以大套为主,演奏时以大鼓与大钹为一声部群,小鼓与唐锣为一声部群,以锣为节。在锣鼓的演奏中,有的演奏者还要表演 “跑锣”(舞蹈),其中甩动头上的野鸡翎“甩翎”,是颇需功夫的特技表演。鼓吹锣鼓主要是指婚丧寿喜所用的锣鼓乐,这种锣鼓乐还包括唢呐伴奏锣鼓和道士杂乐锣鼓两种形式,属于吹打乐。
精彩的演出期待您的到来!